锻造行业是金属加工领域的关键环节,其生产过程中因高温加热、锤击成型等工序会产生高温、含金属颗粒、油雾及氧化皮的复杂废气。若处理不当,会导致大气污染(如PM2.5、金属粉尘)、设备堵塞及安全隐患(高温废气引燃可燃物)。
一、锻造行业废气的特性
锻造废气主要来源于金属加热(感应炉、燃气炉)、锤击/压力成型及润滑剂挥发,核心特征如下:
温度高:加热段废气温度可达200~800℃(钢锭加热至1200℃后锻造),直接处理易损坏设备;
颗粒物浓度高:含金属氧化皮(FeO、Fe?O?)、润滑剂(石墨乳、油基)烧结颗粒,粒径0.1~100μm,浓度可达500~2000mg/m³;
油雾与VOCs:润滑剂(如矿物油、石墨)在高温下挥发,形成油雾(浓度50~300mg/m³)及少量VOCs(非甲烷总烃);
易燃性:高温废气(>200℃)携带可燃颗粒(如油雾、石墨),遇氧气易燃(需控制氧含量及静电风险)。
二、处理技术路线设计
锻造废气处理需遵循“降温降速→颗粒物捕集→油雾/VOCs去除→达标排放”的分阶段原则,兼顾设备耐高温性、防爆设计及二次污染防控。典型工艺路线如下:
1.预处理阶段(降温、降速、初效过滤)
目标:降低废气温度,减少颗粒物冲击,避免后续设备堵塞或损坏。
降温:
自然冷却:通过延长管道长度(利用环境散热)将温度降至300℃以下,成本低但效率低(仅适合低温锻造)。
水喷淋冷却:高压水雾蒸发吸热,将温度降至80~150℃,初步捕集大颗粒(需配套油水分离装置,避免循环水含油)。
风冷/热交换器:通过空气对流或列管式换热器降温,效率高(可降至60~100℃),适合高温废气(>500℃)。
降速与初效过滤:
旋风分离器:利用离心力分离大颗粒金属碎屑(效率50%~70%),降低后续设备负荷。
重力沉降室:通过扩大管道截面积降低流速,使大颗粒自然沉降(效率30%~50%),适合预处理。
2.核心处理阶段(颗粒物深度过滤、油雾/VOCs去除)
目标:去除残留颗粒物、油雾及VOCs,满足排放标准(如《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》GB 16297)。
颗粒物深度过滤:
袋式除尘器:滤袋(如涤纶针刺毡、玻璃纤维)拦截0.1~10μm颗粒,效率>99%,需定期清灰(脉冲喷吹)。
滤筒除尘器:聚酯纤维滤筒表面积大,过滤效率高(>99.5%),适合高浓度颗粒物(如锻造氧化皮)。
静电除尘器:高压电场使颗粒带电后吸附在极板上,效率>95%,但油雾易污染极板(需结合预处理)。
油雾/VOCs去除:
机械除油:丝网除雾器拦截大颗粒油雾(效率70%~80%),适合油雾浓度低的场景。
静电除油:高压静电场吸附油滴(效率80%~90%),需定期清洗极板(油黏性强易积聚)。
活性炭吸附:吸附残留油雾、VOCs(效率80%~90%),适合低浓度废气(非甲烷总烃≤120mg/m³),但需预处理彻底(避免活性炭堵塞)。
催化燃烧(RCO):高温(200~400℃)下催化剂氧化VOCs为CO?和H?O(效率>95%),适合VOCs浓度高(>1000mg/m³)的场景,但需控制废气温度(避免催化剂烧结)。
3.后处理阶段(精细过滤与排放监测)
目标:捕集残留微粒,确保排放达标,并实时监控废气参数。
高效过滤器(HEPA):拦截0.1~1μm的颗粒物,效率>99.97%,适合超低排放要求(如PM2.5≤35μg/m³)。
在线监测系统:实时监测颗粒物、非甲烷总烃、温度等参数,数据联网,确保稳定达标。